5 月 19 日,中交路建承建的重慶地鐵 15 號線 12 標段傳來捷報,曾家站至大學城中路站盾構區間工程、曾家站主體結構順利通過驗收。該標段線路全長約 6.68 公里,施工包括“三站兩區間”,即曾家站、大學城中路站、大學城南站,以及曾家站至大學城中路站區間和大學城中路站至大學城南站區間。這份沉甸甸的驗收成果單背後,是中交建設者跨越 22 個月的智慧與汗水。 回溯至 2023 年夏日的項目技術例會,會議室牆上投影出曾家站的剖面圖:左線隧道盾構機已始發,右線始發卻受限於密集的地下管線和狹窄的吊裝口空間。按照傳統方案,盾構機需拆解為 400 多個部件,依靠地面吊車完成轉運。“吊裝口上方 3 米處是高壓電纜,下方 2 米埋著天然氣管道,拆吊方案至少耗時 60 天。”項目經理劉羽春說道。 項目生產副經理李中興緊盯剖面圖提出設想:“盾構機寬度在 6 至 8 米,而左右線間距達 18 米,盾構機若要從當前位置抵達右線始發點,需完成 90 米的地下位移,咱們具備足夠的橫向空間,能否讓盾構機在地下完成滑移?”“空推平移雖能減少大量拆吊工作,但重慶高含水量砂質泥岩地層鬆軟,常規鋼軌滑移或滾軸平移方案可能導致局部壓力集中,引發鋼軌沉降、滾軸失衡等問題,進而增加盾體傾斜風險。”技術員郭志波提出疑問。 “用鋼板滑移技術!”項目總工程師李彥君聯想到橋樑預製場的鋼板平移運輸技術。該技術通過鋪設鋼板增大與地基的接觸面積,實現荷載均勻分佈。據此,技術團隊提出“主機 + 托架 + 反力架”空推平移方案:將盾構機主機穩固安裝於特製托架,液壓頂一端支撐地面,另一端頂住反力架,啟動後推動整體結構沿平移軌道在鋼板表面滑移。經精確計算,配置 2 台 320 噸液壓千斤頂及配套泵站,足以滿足盾構機整體空推平移的動力需求。 方案確定後,技術團隊針對地層鬆軟特性,對鋼板地基承載力進行驗算,確保滿足盾構機平移荷載要求。隨後,20 塊規格為 2.2 米寬、9 米長的鋼板連夜從廠家運抵施工現場。每塊鋼板邊緣預先加工出 30 度坡口,鋪設完成後,技術人員使用角磨機對焊縫進行精細打磨,保證鋼板表面平整無錯台,並在鋼板表面塗抹潤滑油脂,以減小摩擦阻力。 反力架的改造像是積木搭建。地面拼裝時,技術人員採用全站儀進行嚴格校準,任何誤差超過 2 毫米的部件立即退回廠家返修。始發托架與盾構機的連接實現“剛柔並濟”:盾體兩側通過三角鋼板焊接固定,盾體頂部則藉助 10 噸手拉葫蘆與反力架形成柔性連接,既能利用鏈條的彈性緩衝震動,又能高效傳遞平移推力。 2023 年 8 月 5 日,盾構機平移工程啟動,千斤頂推動可調式支墩以每分鐘 10 厘米的速度前行。15 天後,盾構機刀盤前端距離右線始發孔中心僅剩 5 毫米,技術團隊經三維定位檢測出水平偏差 1.2 毫米,高程誤差 0.8 毫米,均遠小於 5 毫米的設計精度允許誤差。 隨著劉羽春“推進完成!”的指令下達,盾構機穩穩停在預定始發位置。這場“地下滑移”工程以毫米級精度完成 90 米平移,為重慶地鐵 15 號線全線通車奠定堅實基礎。 |
Powered by © 2001-2099 hkrxw.com Inc.